制片人崔狄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著名书法家张继
名家作品润格
刘曦林专家点评
您所处的位置:首页 > 刘曦林专家点评 > 正文

中国文脉与“异军突起”——读郑百重画有感

发布日期:2012-08-23来源:艺术名家


    20世纪后半叶,有相当一批中青年画家旅居海外,无意中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海外军团,郑百重是这其中重要的一员。他像所有这些游子一样,作为职业画家,在异域文化环境里作出了适应接受者群的调整——因强化色彩的表现力,或增加些抽象的形式美因素,而逐渐形成海外中国画的典型流风。百重亦是这海外流风的代表。令人感慨的是,百重并不因此淡忘其民族文化身份,仿佛越是离故土的人就越是感到“月是故乡明”,那样,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比大陆国民更多了解些民族群体意识。他们仿佛是带着中国的文脉走向了世界,又欲建立中国画自己的现代形态,在西方主流文化圈里欲争其应有的一席。我注意到,曾同在美国的杨之光为百重画册序曰:“在美国,我们常常谈论‘融入主流社会’的议题。我的看法是中国画要进入主流社会,最终不是被主流淹没,而是在主流中异军突起。”①这段话作为他们的共识又写进了百重的艺术展前言,②足见其民族文化的自强雄心。就像张大千当年在巴西坚持讲四川话,吃四川菜,着中国古装那样,郑百重喜欢的还是唐装。在能自己择装的情况下,着装透析着一个人的灵魂,更不消说那被称为“文之极”的丹青物事了。

  百重之坚持中国民族文化立场,坚持中国文脉,不仅仅在于他对中国山水画的选择,还在于他从骨子里对中国文化有沁入心灵的深刻了解。百重之相有些像佛门弟子,又有印章曰“与佛同心”,我相信其人真诚。1997年,他赴台北参加书法论文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一篇题为《佛教和中国书画》的论文,有一节曰:“由来艺事关禅理”,就特别推重“菩提只向心觅”的禅机,并化艺理于禅理之中。认为:“人生进入艺术创作的境界,就是要挣脱一已之私的牢笼,与大自然携手同行,变成自然的一个分子……当自己把功名利禄、烦恼得失悠然溶释之时,便会觉得山川烟云齐来供养,林木禽鸟并来亲人,笔底无碍,自然神来。③好一个“齐来供养”“并来亲人”“自然神来”!当读者被百重的山水画所吸引,鬼使神差般地进人其境,甚至不仅有可望之乐,还生出可游、可居之想,为此而忘乎我为山水、山水为我时,正是这种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境界。透过他那精谨而飘逸的造型,秾华而清澄的色调,苍拙复润泣的笔致,我们看到了百重那颗佛心、文心,这中国的文脉正是他艺术最深刻的底蕴。

  百重的山水画,在我的感觉里是由写意的内在趋动而发,经由写实的造型和浪漫的处理而实现,最后传达出来的是意境。这其中有许多将悖论化为辩证统一关系的节点。正如中国的道家崇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然而那音乐总要通过有声,那绘画总要通过有形来实现那样,总要找到一个“窥意象而运行”的中介。百重工谨的有着唐、宋传统的山水画,很容易因其工谨而削弱主观的精神表现,其浓丽的色又极易停留于眩目的表层,而他怎样从这悖论中走出而实现艺术格调的升华,除了造型、色彩、笔墨自身的控制即恰到好处的把握之外,中国文化的全面修养是他也是整修中国画的救命符。70年前,林语堂在客居美国之前曾以英语著《吾土吾民》一书,又译为《中国人》。他在此书中称中国绘画为中国文化之花,并将其特性归结为“抒情性”,他认为:我们称之为“抒情性”的这一特殊传统,是两种反对的结果。这两种反对,现在西方绘画界正在进行,而在中国绘画史上,早在公元8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其一是反对将艺术家笔下的线条束缚在所画客体上,其二是反对照相机式地再现特质观察。中国书法帮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中国诗歌则帮助解决了第二问题。④返归百重之画事,不难发现其笔踪墨迹与中国书法的抽象性和写意性的联系,亦不难发现他是多么会驾驭他所熟稔的中国古典诗词与其“古老的理想”、“中国的韵味”的内在联系,并借这些古诗与他的画境相互生发,这些都是在我们由远观进入细读再进而品味其画时与读画者产生共鸣的基因。百重的这些文化基因,包括书法与诗文、史论研究在内的文化修养,有家传之脉,有后天之功,而特别有恩于他的则是老师陈子奋及后来结识的陆俨少,他们高超的艺术格调正是其文化视野的包括诗文、书法在内的文化修养结晶。百重来寒舍叙谈时,笔者刚刚写毕为其恩师陈子奋白描集所作的序言,⑤所以彼此因陈子奋而观点相合,颇为投机。百重的艺术正在最好的年龄段上同,他的纤秾、瑰丽、缜密而复自然流动、飘逸的画格已经相当成熟,且在国内外有了相当的影响。我在阅读他的多本画册时,除了注意归纳他的主流画风之外,还注意到他在偶然性属变格一类的作品中还透露出尚待开发的潜力,如《枫桥夜泊(秋)》、《春风杨柳(春)》,几乎纯施水墨的“素面”风神,他运用笔墨时那种灵动而丰富的整体气韵,在我看来是更具佛性和文心的。又如《春水初生》水岸的润笔横扫与雁群的笔不到意到的笔法,《辽阔山岗绿色草原》中那群牛的枯润兼到的没骨技巧,《晚发》中枯笔泼扫的弧形的渔网与横向装饰性水纹的构成妙趣,在我看来更具艺术灵气和中国笔意,更切近他所崇尚的“心画”说——他在《江花随我开》那幅画中题写了石涛那首有名的题画诗:“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心随我起。”表述了更加强化中国式的主观表现意识的艺术理想。我想,不满足于已有成绩,欲在艺术上更进一层,更深一层的途径系于此。世界性的现代化思潮的文化理想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共存,而中国文脉的传承和推陈出新正是中国画赖以永葆青春并在全球文化丛林中异军突起的内在依据。如果其然,即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中国文化立场,艺术升华与“异军突起”的必然联系,百重君将带动整个海外军团的艺术家们,甚至于影响整个中国画坛,使这异军更雄奇地屹立于世界文化格局之中。

甲申立秋于北京散心斋新居

  注:

  ①《百重山水》,香港高意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②见2003年郑百重艺术展前言,上海.

  ③《1997年书法论文选集》第《三》-15,蕙风堂笔墨有限公司,1998年3月第一版,台北.

  ④林语堂著,郝志东,沈益洪译:《中国人》,第246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版,杭州.

  ⑤《白描祭-序<陈子奋白描集>》,福建人民美术出版社待出.

名家推荐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09 艺术名家 版权所有 中瑞洋洋(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34196号-1 联系电话:13366119778
本站网址导航:www.arfetv.cn www.arfetv.com www.hongbao.tv 中文名称:收藏天下 收藏天下网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